山中酒熟蟹初肥,寂寞怜君问竹扉。莫为家贫便分手,出门应是故人稀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幽深谁掩关,清净自多闲。一雨收众木,孤云生远山。花萎绿苔上,鸽乳翠楼间。岚霭燃香夕,容听半偈还。
道士本避世,问之无姓字。如何千载后,石室有人至。
比寻禅客叩禅机,澄却心如月在池。
松下偶然醒一梦,却成无语问吾师。
山云元易雨,半日几阴晴。乍远忽疑近,自昏还彻明。
漏移茅宇湿,凉觉布衾轻。预想登山路,崎岖未可行。
楚水滇池万里游,使车重喜过巴丘。
千家树色浮山郭,七月涛声入郡楼。
寺里池亭多旧主,城中冠盖半同游。
明朝又下章华路,江月湖烟绾别愁。
未开疏蕊著诗催,依约蜂声欲隐雷。姑射坐中亲绰约,岭头空有路萦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