芳草满春原,青骊度郭门。回看天厩上,若个是承恩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一官难换北山薇,结屋栽花度四时。
果熟不妨禽摘尽,酒香惟恐客来迟。
小苹低唱花间曲,阿广高吟李下诗。
客久办心分半隐,尚嫌风骨欠仙姿。
荒径横烟日色微,森森翠竹掩茅扉。邻翁乞火蒸藜藿,童女临溪洗葛衣。
袅袅柳丝烟外细,青青梅子雨中肥。老农蛮语留人宿,儿出耕田暮欲归。
倒握毒蛇横古路,背骑猛虎舞三台。
收来放去无多子,铁眼铜眼被活埋。
萧滩传榜到柴扉,喜见高名挂棘闱。二子文场初得隽,老夫茅屋亦增辉。
方惊绝岸孤峰出,更待刺云双鹄飞。卢肇风流今未泯,渡头重看锦标归。
谲计俱穷出遁辞,强论旧贯益支离。三年纵得墙东立,堂奥何曾许一窥。
不到兹山二十秋,重来山水更清幽。
无因得向岩前住,日日持竿上钓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