磐石苍苍入翠微,秋风袅袅碧罗飞。凄凉半度谁家笛,飒沓全吹野客衣。
孤嶂断猿声渐远,荒岗残树叶将稀。由来此处堪乘兴,何事同心又远违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六出花开不待春,滕神工巧夺天真。野人富贵无心得,门巷璚瑶一夜新。
睡少秋难晓,吟多食愈贫。
南柯无近阙,差尽梦中人。
川末见秋山,浮波一点石。独留万古青,拄破长江白。
我生爱探奇,浩荡寻绝迹。采药步层阿,隋钟到仙宅。
境静云鸟来,崖幽松竹积。何异蓬岛居,地隔红尘色。
吾愿结吾庐,栖迟此岩壁。
曾将分镜泪,洒向馆娃宫。
狐到亡吴日,天留霸越功。
魄堪寒夜月,香亦扑秋风。
愧杀辘轳辈,鱼须出袖中。
短短墙垣曲曲篱,蜗居小隐北山陲。入门绿雾迷三径,绕屋红泉汇一池。
竹影暗摇疑凤舞,波纹圆动觉鱼嬉。笑他广夏千间想,谁及壶中日月迟。
梁国三郎威德尊,女巫箫鼓走乡村。
万家长见空山上,雨气苍茫生庙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