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剑辞边将,萧条白发新。无家也归去,胜作异乡尘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行路难如此,孤踪合滞留。客怀空对月,蓬鬓又惊秋。
愁逐商飙起,心俱大火流。长安车马地,回首记同游。
身矫矫,首昂昂。虬之跃,龙之骧。迈兹白,越飞黄。协乾符,表文明。
平沙一望息兵争,不见当年战士行。画角谯楼虫吊月,无人知是受降城。
抗意欲窥奇,栖潛在郡帙。
犹疑甕为天,岂信肓问日。
清晨非梦寐,见此五色笔。
寒光动斗牛,馀照堕圭荜。
目前千古在,吾故一日失。
至道涵深纯,大雅藏僩瑟。
怀兹泉石心,贲之林野质。
百年岂不短,万羡从此毕。
倘云可与语,敢惮行以膝。
民困饥寒为盗贼,却从乐处弄干戈。
大都郡邑初轻视,不剪柔桑烦斧柯。
忽散游梁客,来作过吴人。朝发胥江汭,夕济蠡湖津。
还山一何迅,行路多苦辛。临水欲相送,停云庶可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