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吾宗墨脩竹,心手不自知。天公造化炉,揽取如拾遗。
风雪烟雾雨,荣悴各一时。此物抱晚节,君又润色之。
抽萌或发石,悬箠有阽危。林梢一片雨,造次以笔追。
猛吹万籁作,微凉大音希。霜兔束毫健,松烟泛砚肥。
盘桓未落笔,落笔必中宜。今代捧心学,取笑如东施。
或可遗巾帼,选耎如辛毗。生枝不应节,乱叶无所归。
非君一起予,衰病岂能诗。忆君初解鞍,新月挂弯眉。
夜来上金镜,坐叹光景驰。我有好东绢,晴明要会期。
猗猗淇园姿,此君有威仪。愿作数百竿,水石相因依。
他年风动璧,洗我别后思。开图慰满眼,何时遂臻兹。
两岁抚邦人,曾无恩意。别后何人更相记。题舆玉树,愧与蒹葭相倚。殷勤犹念我,同吟醉。
画舸相追,孤城已闭。不道扁舟□云外。夜分月冷,一段波平风细。忆君清兴满,无由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