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春风只解吹克花,灵根古木无生芽。
玲珑拳石出万样,碧峰千仞藏烟霞。
世间百事总如此,偶然感慨还兴嗟。
上人本是龙门客,少小辞家来射策。
可怜厅物未化神,却与风鳞同点额。
当时三十未为老,急电抽身能觉早。
一投空迹二十年,留得诗肠至今好。
我始与君同业书,明琼偶纪张双鱼。
强将野鹤落樊圃,不与闲云同卷舒。
君将风袖随烟霞,我独尘缘著冠屦。
试问堂中老衲师,定风两人优劣处。
天台风路埋云根,寒岩夜啸鼪鼯群。
脱身也自不费力,未疑此心长羡君。
他年邂逅云门路,不止分君一片云。
正薰风、蒸榴染艾,用心妆点佳节。何来小朵搀先放,袅娜轻盈无骨。
姿韵别。是绡泪粘花,裙绿皴成叶。助人凄切。只似笑如颦,尽堪肠断,那待九秋月。
娇一捻,粉晕嫩红双靥。檀心点点香洁。生世不谐邻瘴地,薄命果然同妾。
真误绝。怎不赴东君,江左莺花牒。只愁抛撇。到苗女钗头,蛮娘鬓畔,幽恨共谁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