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际飞流见底清,惟应官暇爱山行。萝衣相对林中净,忘却春风五马荣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梦短成烟,身轻逐絮,好倩晓风扶定。蜂须慢惹,蛛网潜穿,不怕妒花风劲。
还向树底幽寻,埋玉泥香,瘗愁径冷。怨东皇何事,催将春去,付将悽哽。
空记忆、艳夺朝霞,娇笼凉月,几费词人吟咏。珠帘望里,玉笛声中,飞过阑干无影。
惆怅留仙,未能盼断珊珊,容消金镜。便重来有约,只恐莺盟难證。
剪得责鸾尾,凉阴欠被分。山风一披拂,扫动石坛云。
入门见桂树,出门问桂树。桂树相送迎,主人竟何处。
高叶鸣悲风,疏花落残雨。独立黄昏烟,思远天涯路。
门生梅得四,予亦掷浑红。客挈一壶酒,秋生半夜风。
月明团玉兔,灯暗听飞鸿。明日还高兴,龙山上几重。
夙昔爱林壑,遂怀泉石居。下焉安所适,上焉荷唐虞。
无穷毕日欢,耻与放浪俱。此意不自昧,付之耕凿馀。
秋凉入林薄,时复课儿书。先民有遗诏,经训乃菑畬。
道出夷山乡思生,霞峰重叠面前迎。岭头云散丹梯耸,步到天衢眼更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