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宇最高处,青萝隐丹梯。钟鸣海色动,四壁闻天鸡。
簝竹苍梧野翠分,石林阴洞未归云。香炉峰小开窗见,水乐声寒隔坐闻。
回风飒飒吹松栝,落日澄潭见毫发。龙眠水底呼不醒,千岁寒漦雨苔滑。
而我发遐想,兴来随所之。缘云踏鸟道,披荒上天池。
天池色映黄姑水,手接飞藤洗双耳,鬼谷仙源杳霭间,雁荡天台只如此。
望海亭中载酒来,石楠花气拂金杯。葛衣醉倒翻经榻,纱帽狂歌施食台。
龙龛法似心无垢,宴坐禅扉说空有。玄度难酬支遁词,凿齿曾于道安厚。
浮梁少尹欲朝天,群从相看惜别筵。遥想五云双阙下。
时时飞梦绕林泉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得失荣枯付分休,康强之外复何求。
灵台洞徹天无夜,银海精明月正秋。
谩赋律章酬诞节,旋沽官酝破羁愁。
生来结得梅花伴,长占春风第一筹。
剩水残山一局棋,世间甚处武陵溪。同为华夏分吴越,难答滕公事楚齐。
我自死心安朽腐,谁能系念到黔黎。家居洪浸今何日,涉想尧年未可稽。
西庄先生爱幽独,买断青山结茅屋。一犁春雨耕白云,几曲斜阳饭黄犊。
吁嗟世事徒纷纷,先生有耳若不闻。门前松菊自成趣,傍人笑指陶徵君。
为发凉飙满玉堂,每亲襟袖便难忘。霜浓雪暗知何在,
道契时来忽自扬。曾伴一樽临小槛,几遮残日过回廊。
汉宫如有秋风起,谁信班姬泪数行。
雨冻轻轻下,风干淅淅吹。喜胜花发处,惊似客来时。
河静胶行棹,岩空响折枝。终无鹧鸪识,先有鶺鴒知。
马势晨争急,雕声晚更饥。替霜严柏署,藏月上龙墀。
百尺楼堪倚,千钱酒要追。朝归紫阁早,漏出建章迟。
腊候何曾爽,春工是所资。遥知故溪柳,排比万条丝。
阊门昔时花满烟,沈郎落魄美少年。玉壶酩酊春风前,吴宫粉队人三千。
苏张舌底藏婵娟,氍毹月落红泪蔫。鸣鸡不断卢声颠,问着床头无一钱。
酬心未了双龙泉,中年顾景忽自怜。坐使万累空中捐,中丞高斋学士筵。
乌衣诸郎时见牵,秃衫踞坐风翛然。当尊雅语真珠圆,醉时有神醒不传。
兴剧便就东家眠,石湖虎丘花月天。手提鸱夷呼趁船,小景幻就菖蒲笺。
丹青自许前生缘,文君藜羹甘入咽。肯从方朔割彘肩,七尺不受朱门权。
人鸟山宫多酒仙,吾与沈郎俱剩员,不醉且诵逍遥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