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马荒林下,萧条对古坟。伤心逢断碣,挥泪读遗文。
宿草今谁泣,清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市尽官河得雪清。孤游移舸避妍晴。春愁似水连鸥起,山色通桥与雁平。
年事换,雨香零。题诗谁寄草堂灵。酒醒寺寺钟声发,仿佛江船夜半听。
万里寒飙渐止。六扇疏棂乍启。夜云敛尽碧天空,明月明于水。
影映曲池滨,上下还相似。寒光一片抱圆灵,人在冰壶里。
风云际会此其时,国粹重光誓不辞。二十年来人未老,要挥彩笔赋新诗。
重帏未下尖风透。独拥熏炉烧炭兽。养娘何事太无情,反欲催人勤刺绣。
几回拈起残针扣。绣出平原犹未就。檐冰倒挂玉玲珑,梅蕊争开红结豆。
水阁闲登望,郊原欲刈禾。
坏簷巢燕少,积雨病蝉多。
砧隔寒溪捣,钟随晚吹过。
扁舟何日去,江上负烟簑。
古径盘空出,危梁溅水行。药栏斜布置,山子幼生成。
攲仄天容破,玲珑石貌清。游鳞与倦鸟,种种见幽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