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马荒林下,萧条对古坟。伤心逢断碣,挥泪读遗文。
宿草今谁泣,清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参寥癞可去无还,谁踏诗僧最上关。欲具江西句中眼,犹须作礼问云山。
钻真珠解玉板即易,看窟笼著楔却难。月色和云白,松声带露寒。
莽风尘、何处系相思,悲来拍长歌。任飘零燕蓟,缠情铅素,饮恨雕戈。
八表同昏咫尺,倾泪注关河。春满台城路,烟柳婆娑。
一霎清明过了,直香犁冷雨,浊滚腥波。尽滔滔东逝,词鬓苦销磨。
乱边烽、雷车鼍鼓,横剪陵、甚日伏天魔。空凝伫,棹松花月,曲港轻蓑。
陆续画船去,晓风料理人。泥香燕嘴草,路煖马蹄尘。
海色曈昽日,花光撩乱春。浮生孰无事,惜取自由身。
古来古未灭,人好水还清。
一读高僧疏,尘劳悟此生。
成蹊由好事,桃李初无言。君子如桃李,惊俗何足论。
抚己诚有得,世丧我固存。使彼会从我,徐行回众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