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幽怀洽清夜,兴言陟穹窿。寒景自憭慄,况兹山间中。
明月出海嵎,浮云净遥空。二八轮正满,桂影虚玲珑。
河汉近人泻,衣袂多烈风。俯窥震泽外,一气涵鸿濛。
凭虚意惝恍,酒酣兴弥雄。浩歌楞伽岩,向振冯夷宫。
山川阅今昔,代谢焉可穷。今兹欢乐趣,往者谁复同。
吴越且黄土,安问陶朱公。不如林壑间,偃仰息微躬。
神超形无阂,道合契有终。彷佛绝尘境,高举凌烟虹。
断肠花尽又霜天,心似寒灰不复然。金马尚容充小隐,月泉何意结今缘?
史宬笔削关传信,社饭思量忍溯前?欲藉门生询足疾,篮舆准抵地行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