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相逢何处,记满城风雨,去年重九。蜡屐东山邀胜侣,饷我双螯斗酒。
秋梦如烟,冬郎欲老,不禁重回首。无端飘泊,送行又折杨柳。
人生几度悲欢,几回离合,赢向天涯走。一棹独催江上月,方是销凝时候。
桂子天香,枝头春闹,换得相思否。西窗剪烛,试听鹃泪啼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