驰逐三军出楚关,白头慈母望生还。归魂不到闽溪月,飞度临濠若个山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旷度中无类,怀才竟莫伸。入朝谁不达,出宰一何频。
吏隐琳宫冷,郎潜素发新。话言犹可想,揽拂涕沾巾。
城南有约访招提,风雨沧浪只尺迷。惆怅一春能几醉,蹉跎四事苦难齐。
花间细溜沾衣袖,道上丰泥没马蹄。孤负山僧清净供,一窗离思共谁题。
潭水青青绿到门,蛙鸣鱼跃雨倾盆。庭前秋色宜人淡,画里春光似梦温。
有酒待邀明月上,怀朋渐少故交存。香浓烛灺多豪语,莫使阳关染泪痕。
往昔先王,配天垂则。乃设印章,作信万国。取象晷度,是铭是刻。
文明慎密,直方其德。本立道生,归乎玄默。太上结绳,下无荒慝。
筇杖芒鞋上小蓬,半篙春水饱帆风。
两关三寺山无数,藏在蒙蒙烟雨中。
未消着眼到潜虚,那复谈经上石渠。
会得先天无别旨,困眠饥饭更求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