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人岂是悠悠者,何事樵歌孟诸野。萧条茆舍住寒村,生小何曾识县门。
东邻作商走风雪,西家为郎叹离别。人生未必胜樵夫,朝朝暮暮对妻孥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郑卫湮俗耳,正声追不回。
谁传广陵操,老尽峄阳材。
古意为师复,清风寻我来。
幽阴竹轩下,重约月明开。
荡舟芙蓉池,红颜在池水。侬与芙蓉花,有何不相似。
舟子争流罢,寒天日又昏。帆回转山堠,树暝背江村。
渐觉蛮峰改,犹延瘴气温。乡关知尚远,且喜近中原。
忆昔相逢春莫天,道傍杨柳尽飞绵。池鱼出水将三尺,竹笋成林又一年。
高士已成招隐赋,行人未办买山钱。野堂灯火清秋夜,何日联床听雨眠。
独伴奚奴行,为予拖竹杖。云深游兴阑,扶尔青山上。
莺啼花落过江南,溪上人家尽浴蚕。
无奈罗敷春欲老,隔桑红袖把青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