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叶山中把酒杯,行人西上凤凰台。关河马色迎寒度,江郭鸿声带晓催。
三礼才名天下少,九重丹诏日边来。悬知此别云泥隔,拟欲弹冠愧不才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遗爱在斯土,谅如泉山滋。
居人不敢唾,时复照须眉。
山中轩槛几经秋,谁得如公肯自由。既把旌旄开两镇,且因香火奉真游。
消磨景色棋成趣,排遣功名醉不忧。此话尽教儿辈觉,人生凡事岂难求。
归心凌界首,别意在山椒。疆域交藩尽,风云帝里遥。
日穿珠影动,春度鸟声娇。会遇重来使,悬情正郁陶。
文正三槐宅,延平六桂家。芝兰含露秀,雕鹗著风斜。
螭首终簪笔,河阳且种花。乘时长得意,毋忘夜分茶。
息程来借赞公房,暂泊扁舟向石塘。苔径烟萝浮竹翠,风檐花雨发天香。
僧依法座持仙梵,人扣禅机入道场。明访虎丘应不远,云边楼阁拥青苍。
经过此地无穷事,一望凄然感废兴。渭水故都秦二世,
咸原秋草汉诸陵。天空绝塞闻边雁,叶尽孤村见夜灯。
风景苍苍多少恨,寒山半出白云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