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借苍苔古,春随野蔓空。回看五陵上,无树起秋风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深宵萤火正低昂,喜煞儿童扑取忙。撤夜荧荧明不灭,宝珠一粒赛宵光。
大钧播万物,无言自功成。
郦生掉寸舌,不智遭鼎烹。
非熊为王师,饭牛惭客卿。
辕门鼓角动,整驾河汉横。
绝无一语到人间,但把瑶琴续续弹。
夜鹤归来山月白,松花吹落石林寒。
依风急雨垫秋清,疏数无时总有声。
最是可怜云裹月,几番阴翳几番明。
急急聒,号寒啼饥难过活。卖田且了今年租,辛苦来年只佣作,急急聒。
山上白云影娟娟,山下水流声溅溅。有情云逐无情水,一去人间不复还。
将身冻合水云汁,朝朝暮暮山头立。明月常明白日白,岭猿为尔啼于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