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风初起雁声微,千里关河叶尽飞。借问凄凉何处落,五陵松柏远依依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知见一何高,拭眼避天位。
同观洗耳人,千古应无愧。
土精成石石成星,屈曲安排天北形。自是山游玩物者,依稀信步踏苍冥。
青女晓妆残。脂盒倾翻。和霜研露泼人间。染得千林如锦幛,围住青山。
花事尽阑珊。谁驻红颜。葭苍水白雁声寒。记得停桡斜照里,绿鬓同看。
白玉镌成十六牌,禁宫方响古无偕。非唯韵出箫竽上,仍是音参律吕谐。
谏客刘栖楚,词人陆务观。舌存应不虑,盟在可须寒。
赋颂名天下,封章草夜阑。稿成须寄我,归向鲁门看。
辞家上京国,念我同气良。会难别何易,归途阻且长。
行行及闽山,停骖见故乡。故乡欣已即,北望仍徬徨。
伯也独远居,我怀焉能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