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处飞来共一枝,任他头首也相随。梁王池上春多少,几见开花结子时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画舫名斋阁,端居事若何。
燕知真酖毒,言即是风波。
未便乘桴去,惟同载酒过。
济川如有意,南去问施罗。
质由良冶就,心向主人倾。
外倣片金制,中藏勺水清。
兔毫芳露染,龙尾湿云生。
终令双眸炯,曾窥妙女成。
外家金紫见英髦,谱牒相传尚未遥。蝶梦正酣沧海月,鸾章忽拜紫宸朝。
留城落日双鸿杳,汲冢西风万叶飘。车骑东来须一见,山窗剪烛话清宵。
侧识安巢意,那堪绕树悲。风寒难自稳,月白更须疑。
乌鹊仍三匝,鹪鹩但一枝。卑栖复如此,何有上林思。
华屋艳神仙。冶态娇妍。纤腰婉约步金莲。
多事春风入闺闼,独立花前。
遥指夕阳边。嫩草如烟。离人独上洞庭船。
一去哪知行近远,目断遥天。
翠蓬紫雾杳冥间,孤屿成连去未还。我有布帆三百幅,待君同上巏嵍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