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塔荒山生野烟,飘然只履向何天。禅家自是无生灭,尘世空馀有泪悬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微霜下芳草,日月逝逾迈。青青松与柏,岁暮两相对。
念我平生游,孤怀用慷慨。谁言千里近,引领若海外。
清颍流东南,浮云向吴会。临风意莫展,将子多自爱。
以我视彼心,当思我如彼。未必有所益,徒更纷纭尔。
世道升降间,古今只一理。昧不知其然,如是而已矣。
蛹黑春如翳,寒崖举族悬。扑香粘絮落,采汗近僧禅。
聚暗移花幄,分喧割蜜烟。闲房无处著,应架井泉边。
欲说男儿事,奇功未易收。灵台须静养,物理贵精求。
岁月忽向晚,关山阻且脩。分阴宜痛惜,驱策莫迟留。
姑苏城外王珣宅,十里楼台胜画屏。泉因好事多逢品,石本无心亦解经。
生公池在藕花碧,吴子墓荒龙气扃。游人散后明月上,笑指秋阴下洞庭。
佛祖眼睛,衲僧命脉。触境遇缘,单重交拆。桃花红,李花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