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溪迢迢絓绝壁,平津之水深千尺。神物湮沈不复知,往往潭心飞霹雳。
银河掩映流寒声,玻瓈井底双龙行。九华山色纷照耀,丹枫寂历秋风鸣。
吾夫子,浮丘生,送君几度持文衡。扁舟触热那可度,来往津头须濯缨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空山宿雨涨前溪,芳草连云欲渡时。
落日人心急星火,招招舟子更来迟。
暑雨两经月,秋风忽报晴。今朝出东郭,何处望西成。
水国雌蜺动,云霄哀雁鸣。相逢江上使,犹道未休征。
海雁年年自往来,迢迢此去几时回。春风满路真消息,应是桃花处处开。
水玉兰钗火齐环,隐然黄色透眉间。十分月有三分过,九孔针无一孔閒。
心巧素娴牛女慧,指尖红沁凤仙斑。不消始影重祈祷,越病深时越丽颜。
回首万里路,途长日西暮。翼短不能飞,栖栖向何处。
鱼雁迢迢不一书,寻真岂为出无驴。去年偶误梅花约,心密何须泥迹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