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琉璃砚匣尘不生,墨君管子相逢迎。纷披红紫何足貌,此中寄托殊遥情。
冰霜肌肤旃檀心,大罗仙子来玉京。金尊牙版岂复垢,皎然万劫瑶杯擎。
西风吹草草不绿,重台犹占东篱名。坐枝双鸟鸣嘤嘤,渊明乍参师语清。
同生净土良足贵,西湖配食堪餐英。毫端造化信点染,春风秋露来无声。
以此栽培遍万物,都看弱植乔林成。青宫间暇穷物态,徐黄边赵难抗衡。
万几偶一展蜀素,那能如昔多经营。臣得拜观重命识,墨林艺圃沾恩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