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明月诗仙,长江谪宦,古祠高岫。携尊酹酒。憎命文章世偏寿。
孤情合证维摩诘,想浣笔、冰瓯雪窦。共江山胜迹,长留诗卷,几曾虚负。
知否。屠龙手。早遁迹空王,梵云华首。郊寒是友。苦吟终让君瘦。
我来恰值繁霜节,试唤起、精魂似旧。更长啸、叩微茫,还恐推敲未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