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节向宛西,承恩出御堤。千金求骏骨,万里得霜蹄。
汉武思神骥,燕昭重駃騠。归朝应早计,苜蓿苑中齐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杖策欢迎荷老亲,候门稚子总欣欣。独怜霁月光风夜,白雪阳春忆远人。
世人扼腕誇改革,破壁奋飞孰能测?奔驰举国若癫狂,富贵傥来果相逼。
都将此事让年少,默抚头颅独叹息。老翁窃喜郗嘉宾,欲觅杨风安可得?
閒堂剪烛夜如何,银汉疏风古树多。便把一竿随尔住,江门原有旧藤蓑。
一麾迢递天南头,名山颇惬平生游。日饱窗中列岫色,更起策杖穷岩幽。
窈曲烟霞入空翠,招邀不识神灵意。自从窜逐得逍遥,始叹风尘昔蒙昧。
升堂笑问无量师,尔住青山今几时。翻经愿从弟子列,洗钵愧乏头陀姿。
诛茅小乞岩前地,痛饮狂歌日来去。听法閒看虎伏时,怀乡莫近猿啼处。
幽花细竹俱堪怜,烧丹服药期长年。费公未启王屋鼎,华老谬语天池泉。
神仙渺茫竟难测,古往今来岂终极。但愿道路风波平,江上故园归即得。
火市灯街久寂寥,几家银烛庆元宵。才过三五收华焰,可信韶光疾似飙。
青山行处尽,始觉白云深。锡化无僧在,钟鸣有客寻。
花溪遥隐壑,萝径曲通林。坐得浮生理,悠然忘我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