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情鱼鸟边,孤兴寄秋田。霜降黄花酒,山空白日眠。
云根缃帙散,林杪桔槔悬。予亦栖栖者,遥知沮溺贤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成都成邑即天开,终践尧基咏起哉。
但得四门元凯至,九韶何必凤皇来。
座上埙鸣座下篪,相欢相笑日怡怡。闻人不似逢人话,见面深嫌识面迟。
夏雨苗须秋雨实,少年心赖暮年持。自惭潦倒头空白,真率惟应叔季知。
芦芽抽尽柳花黄,水满田头未插秧。
客里不知春事晚,举头惊见楝花香。
肠断灞陵诗。千里云山雁阵迟。记得销魂携手路,寻思。
剩有河干旧柳枝。
瘦骨弱难支。先觉轻寒到被池。小梦如烟飞不去,情痴。
人似蚕眠十二时。
一虎虽凶暴,其尊孔释同。
矫情馈夫子,合爪礼澄公。
昔日翱翔雨露边,已将勋业画凌烟。便寻松菊同元亮,不访丹砂学稚川。
可但海山胜绿野,颇知风物似平泉。小园只在虚窗外,佳处常当几杖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