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上新晴野水春,烟村花鸟送行尘。
十年客路堪惆怅,况复今朝别故人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山萸子熟趁风落,荞麦花开如雪飞。入林路曲不知返,高下乱峰青四围。
扬袂狂歌《归去来》,五湖烟月冷苏台。遥怜竹屋分题处,花落重门草似苔。
吾道拙还直,用之尤抱残。惟因方法陋,故见寸衷难。
岁月多棱镜,江湖百丈澜。有时深玩索,一一养成丹。
门巷萧条引涕洟,遗孤三岁著麻衣。绿杨树老垂丝短,
翠竹林荒著笋稀。结社僧因秋朔吊,买书船近葬时归。
平生欲献匡君策,抱病犹言未息机。
寒霙飞断九门深,日上扶桑海气沈。
初见云端浮紫阙,忽惊尘外列瑶林。
芝封诏墨春生润,绮结官钱夕带阴。
官职声名君自有,何妨更绝郢中吟。
每到花时恨道穷,一生光景半成空。
只应抱璞非良玉,岂得年年不至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