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原山上草堂开,竹杖黄冠日往回。雨过新潮低卷幔,云连孤嶂落衔杯。
闻棋每忆林间榻,静钓还思石上苔。佳政秪今人共说,未应陶令赋归来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酒浓花艳秋波滑。舞余腰素花枝活。相见又还休。不禁归去愁。醉衾成独拥。月冷知霜重。早是梦难成。梅花肠断声。
原草离离带晓霜,雁声初度海天长。孤藤每独登高顶,令节何人到上方。
松叶有风堪自爱,菊花无酒也须尝。龙山绝倒东篱剧,肯信林峦幽趣强。
昼眠无意绪,野望独离忧。南北千峰雨,行藏一叶舟。
江寒何浩浩,风晚更飕飕。咫尺洪厓道,愆期未可求。
少年辞魏阙,白首向沙场。瘦马恋秋草,征人思故乡。
暮笳吹塞月,晓甲带胡霜。自到云中郡,于今百战强。
春色沅湘尽,三年客始回。夏云随北帆,同日过江来。
水漫荆门出,山平郢路开。比肩羊叔子,千载岂无才。
海㝢乐升平,中秋景象清。秪缘人意好,转觉月华明。
今岁佥愚戆,比邻异死生。听来惟是哭,孰更不伤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