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世皇昔仗钺,汎扫开八垠。兹方迩彭濮,同气皆吾人。
祥曦洞幽闇,化雨清炎氛。哀尔穷发黔,煦以天地春。
魋卉袭冠带,鸟语同书文。迩来六十载,含哺知尊亲。
人心异禽犊,适性非难驯。吾闻古王政,不以土役民。
季世乃夸夺,畦町逾纷纷。七纵昧柔远,降女伤王尊。
吾元有至德,万古钦皇仁。
夔龙在丘壑,神物发幽秘。森然万琼瑰,参错分位置。
踞地猛兽伏,拿空孤鸟厉。先后相长雄,突怒疑攫噬。
各以奇自列,宁谓我独嗜。羊酪非不珍,莼羹有至味。
郑公信骨鲠,我但见妩媚。种竹被崖峦,恶木不得地。
荃兰偏九畹,秽草惨无类。造化初何心,被物自殊志。
那知此岩傍,阅世等如寄。愿言赋丹青,远近同一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