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医何处住,卖药到山城。岁月壶中度,人烟醉里行。
杏林春树晓,橘井野泉清。已饮上池水,何论指下明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悲风吹不歇,孤月近为邻。世上亦寥落,何如山鬼亲。
不见音书已浃旬,却疑孤骨付荒榛。黄垆暂放文章鬼,白社还留饥饿民。
岂有信陵能醉客,只馀甘贽未嫌贫。菜根共咬消残岁,竹杖柴门候早春。
五出玲珑四面分,一枝挑月照黄昏。归来踏遍横斜影,吹落东风不见痕。
山村风雪夜,犬吠有人归。不道梅花冷,悬灯掩竹扉。
剑可敌一人,书足记姓名。学之十二年,书剑两不成。
归来吴楚间,豪杰已起兵。揽镜照须眉,一二白发生。
老母在高堂,未敢即远行。太息长在夜,鸡鸣星斗横。
修竹上参天,泉溅盘根细石。忽有幽禽折下,吹面风寒袭。
林深自是无人知,明月旧相识。待得清辉来照,付一声长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