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峰岩下旧逃名,何事輶轩赴上京。白首相逢萍梗别,青山谁共薜萝情。
疏烟野火丹阳骑,远树春风白下莺。想到都门知己在,南宫西掖有逢迎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一抔寂寞几秋风,云断洲空忆老龙。湖海刘郎诗骨冷,乾淳馀响寄孤松。
冷截龙腰,偷_鸾爪,楚山长锁秋云。梅华未落,年年怨入江城。千嶂碧,一声清。杜人间、儿女箫笙。共凄凉处,琵琶湓浦,长啸苏门。当时低度西邻。天淡阑干欲暮,曾赋高情。子期老矣,不堪带酒重听。纤手静,七星明。有新声、应更魂惊。梦回人世,寥寥夜月,空照天津。
城中望西山,爽气固可致。
不如山中行,衣屦染浓翠。
使君资格逸,铁马奏横吹。
平郊何旷荡,修竹亦清閟。
既闻苏门啸,遂挹浮丘袂。
似嫌太清绝,开宴尽主意。
戏留楚台云,宝靥斗姿媚。
珠贯按歌声,泉涌发诗思。
归来殊不倦,吏牍阅千纸。
却笑江左人,把酒辄遗事。
下客亦未衰,尚可提万骑。
安能学胡公,危苦寄鹤翅。
路入江村五马游,江边生俗弄春毬。客愁无地时分请,乐看能俳预点抽。
趁赏不辞花欲老,劝农偏喜雨新收。经年多病无欢意,强逐双旌一举头。
石室松龛下,沿阶草色侵。自能消俗虑,何必问禅心。
帘影度空翠,湖光澄碧林。法堂临涧水,终夕听鸣琴。
皎蟾形兆出庵来,烁烁光明充大宇。治人事天莫若啬,夫啬谓之重积德。
性天大察长根尘,理路多通增业识。聪明智慧不如愚,雄辩高谈争似嘿。
绝虑忘机无是非,隐耀含华远声色。寡欲薄味善根臻,省事简缘德本植。
一念融通万虑澄,三心剔透诸缘息。谛观三教圣人书,息之一字最简直。
若于息上做工夫,为佛为仙不劳力。息缘达本禅之机,息心明理儒之极。
息气凝神道之玄,三息相须无不克。说与知堂田皎蟾,究竟自心为轨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