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放棹虹桥晚。乍销凝、斜阳几缕,乱蝉吟断。划破玻瓈双桨瘦,叶叶风香暗染。
渐闪出、凌波妆面。摇荡烟魂扶不起,甚闲情、付与参差燕。
歌管歇,水云远。
多生负了看花眼。恁悤悤、银塘照影,总关情怨。无限秋心随篴去,篴外风蒲似剪。
又荡起、渔灯星点。也儗搴芳前浦路,妒双鸳、结就烟波伴。
还小泊,绿杨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