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宇经台花正香,白云深映竹边房。清游惜共林僧别,行听微钟到学堂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往往到城市,得非征药钱。世人空识面,弟子莫知年。自说能医死,相期更学仙。近来移住处,毛女旧峰前。
秋风江上芙蓉老,阶下数株黄菊鲜。
落叶正飞扬子渡,行人又上广陵船。
寒砧万户月如水,老雁一声霜满天。
自笑栖迟淮海客,十年心事一灯前。
残衫剩帻,悄不成游计。满马西风背城起。念沧江一卧,白发重来,浑未信、禾黍离离如此。
玉楼天半影,非雾非烟,消尽西山旧眉翠。何必更繁霜,三两栖鸦,衰柳外、斜阳馀几。
还肯为、愁人住些时,只呜咽昆池,石鳞荒水。
山中风景绿阴时,但得閒行莫恨迟。啼鸟犹能知劝酒,馀花应是待题诗。
且将尽日酬登览,况值频年在乱离。晴雨明朝那可定,故人何用预相期。
只把文章谒帝居,便从平地蹑空虚。
分明有个上天路,何事儿孙不读书。
扣舷溪子发阳阿,落叶霜林见鸟窠。清閟阁前春意早,萧梁台上月明多。
倾瞻鸣雁嵇中散,仰视飞鸢马伏波。对酒息思千古事,潘郎刺促为谁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