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清泠寒涧水,窈窕青山阿。昔贤有幽尚,眷言此婆娑。
事往今几时,高轩绝来过。学馆空废址,鸣弦息遗歌。
我来劝相馀,杖策搴绿萝。谋野欣有获,披图知匪讹。
永怀当年盛,莘莘衿佩多。博约感明恩,涵濡熙泰和。
凄凉忽荒榛,俯仰惊颓波。发教逮纲纪,喟然心靡它。
伐木循阴冈,结屋依阳坡。一朝谢尘浊,归哉硕人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