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沧海寄萍踪,迢递乡山思万重。
鸟外明河秋一叶,天涯凉月夜千峰。
心知久别魂应断,生事中年梦亦慵。
无限相思何处着,越山仙岛树蒙茸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晒麦有馀粒,双鸠下庭际。知我无杀心,相忘两无碍。
风暝物意乐,云薄花影晦。试知春色深,粗觉静可爱。
纷纷门外客,经过不相诣。不邀亦不却,有酒当共醉。
常思洞庭湖,梦想东南游。
浩渺七百里,控带三五州。
霪霖稍开霁,万顷涵新秋。
此时登临势,并在岳阳楼。
水天两琉璃,莹阔相沉浮。
爽气动林木,无风亦飕飗。
愿言追壮观,两桨推轻舟。
何异泛沧海,便可挂浮丘。
前日到君家,日暮空回舟。
径遣长须来,见邀颇绸缪。
谓此千里别,一散未易收。
相去况咫尺,能上河梁不。
顾我行役长,感君风义遒。
好在更加餐,行子不可留。
积雨带远树,楚天来暮云。疏钟隔野寺,杳霭空中闻。
相思戚我怀,草根虫又喧。何由了终夕,默坐空消魂。
佳节人争惜,虚堂晚不扃。村烟浮树白,堤路压潮青。
并跃鱼衔沫,归飞鹤晒翎。劳生间日少,三宿此扬舲。
湖边竹树玲珑。不玲珑。可惜一春烟雨太溟濛。
水痕蘸,晴光转,更惺忪。错把半江云气剪吴淞。
虑远忧深感慨人,出奇筹策满胸襟。抑强扶弱平生志,激浊扬清旧日心。
思向明时呈利器,肯随漓俗著尘簪。秋风异国无人夜,独鼓空山月下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