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风吹酒动离颜,别路萧条草树间。
积水乱流疑梦渚,一峰中断似君山。
鸡鸣海曙寒潮小,雁引秋声落叶间。
行李飘飘何处往,暮云飞鸟倦知还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不动茎茅法界庵,庵中无物不同参。一条白棒胡床角,穿却从前五十三。
梨叶青青春草齐,南天相送夕阳低。看云海国同谁醉,倚棹江亭又解携。
畲米未收行客饮,蛮烟初散曙鸦啼。孤篷回首知何处,莫动哀吟易惨悽。
颓垣低压乱峰西,曾此当年建义旗。血性城池无版筑,耰锄子弟尽熊罴。
秋风铁马声何处,夜月沙虫影自悲。犹有行间兵气在,一山草木到今疑。
石涧长松行十里,杖藜从此得迟留。
青霄望去山河远,白水看来日月流。
老树叶残霜鬼哭,断崖云冷洞猿愁。
韬光名在身何在,今古茫茫几白头。
望望孤城沧海边,好云深处是人烟。鸟飞山静晴秋日,水阔人閒熟稻天。
旗影远摇沽酒市,棹歌归去隔村船。功名富贵非吾事,誓斸明山数亩田。
与君未别且酣饮,别后令人空倚楼。
一点风帆若为望,海门平阔鹭涛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