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卖花时节,正轻风园榭,弄晴池馆。绪语匆匆言不尽,穿得翠迷红乱。
华屋门高,主人恩重,旧垒还堪恋。昭阳何处,望中清梦初断。
长是泪洒东风,天涯无主,谁与寻方便。冷落孤身飘瀚海,倦翼不堪频展。
绛缕年深,云轩事渺,老去知人厌。多情帘影,日高为我偷卷。
无枝乌鹊,记前年此日,翻飞京阙。曾预群公萸酒宴,玉佩珠袍齐列。
白月千门,青天万帐,笳盖真轩豁。彭城南郡,坐中多少人物。
今夜故国荒原,长江怒浪,悲啸鱼龙发。生怕西风吹破帽,我有鬓丝新雪。
何处登高,无人送酒,俗煞重阳节。纵然高望,战旗一片明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