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口微霜度,寒村独见君。西风见萧瑟,落叶不堪闻。
古路无行客,闲门有白云。为怜幽处好,不忍更轻分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一声暮笛穿云裂,数点昏鸦破雨飞,
惆怅满颠丝样白,倚门竚立望谁归。
谢子深知我,思之意独亲。十年如一日,万里少斯人。
石上浇愁酒,林间折角巾。计程星夕后,应为浣京尘。
胡汉恩知自浅深,莒敖往事久沈吟。钱王独义罗昭谏,不以唐亡有怨心。
彦聚有英伦,公余无杂宾。
一樽云送液,寸玉雪先春。
浮蚁酒中圣,团龙天上珍。
遣之陪幕府,聊以款车巾。
谢家兰玉竞芬芳,千里南来未易忘。犹忆娑罗双树院,月明相对坐胡床。
霁夕云初敛,栖娥月未亏。圆光生碧海,素色满瑶池。
天迥轮空见,波凝影讵窥。浮霜玉比彩,照像镜同规。
皎洁寒偏净,裴回夜转宜。谁怜幽境在,长与赏心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