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昔放仙鸟,梦游东海滨。行歌小山桂,遂偶沧洲人。
结交龙门子,招邀浮丘生。都无簪冕系,而有山水情。
浮丘逐铜辇,龙门登玉堂。皤然沧洲隐,与我唫沧浪。
有时猎群书,宛在竹深处。境静不遑眠,中宵启前户。
龙门惜暌离,故写无声诗。别后见云树,相思但悽其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西北有高楼,楼高夜何其。圆影湛以光,遥望斗与箕。
何为天一方,长恨身不飞。安得驾双翼,上下长相随。
鸿爪留泥尽偶然,此生何意到瀛壖。彼苍怜局溪航小,放眼沧溟十丈船。
□□抽得不赀身,惭愧君恩厚老臣。
扇障绝胜一青盖,杖扶安用两朱轮。
门无造请冠裳懒,室有昭回翰墨珍。
道是全人吾岂敢,温公才做九分人。
干接枝分整复斜,随缘装点野人家。
小窗有喜无人见,兰在林中出一花。
无定河边息鼓笳,受降城下听琵琶。何劳更问燕然碣,万丈穹碑勒海涯。
东行寓游踪,逸轨迷西还。矧兹玄冥月,翳翳风景昏。
非无儿女怀,所适山海观。阳崖冒远陂,阴壑注奔湍。
步云青峰顶,搜括穷其源。前有空明洞,茑径回岩峦。
驾言采玉华,将以遗所欢。翛然云霰集,置身虚无间。
大道出死生,静者见腑肝。愿招柱下史,去入无穷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