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心不见旧同游,离思萧萧醉未休。暮雨门临青蔗圃,夕阳潮到白沙洲。
几家烟火遗民在,千里江陵去国愁。莫怪行人倍惆怅,羊昙何事泣西州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平湖十顷碧琉璃,四面清阴乍合时。柳絮已将春去远,海棠应恨我来迟。
啼禽似与游人语,明月闲撑野艇随。每到最佳堪乐处,却思君共把芳卮。
忆昔十三馀,倚床初学绣。
不解春恼人,惟谱花含蔻。
十五弄琼箫,柳絮吹粘袖。
挈伴试秋千,芳草花阴逗。
十六画蛾眉,蛾眉春欲瘦。
春风二十年,脉脉空长昼。
流光几度新,晓梦还如旧。
落尽蔷薇花,正是愁时候。
三江府君,有德有文。善政及物,阴功惠民。异木连理,双芝共根。
诗助风教,道传子孙。斯人一去莫可见,万里西山空白云。
晴洲无远近,一树一潭春。芳草留归骑,朱樱掷舞人。
空花对酒落,小翠隔林新。竟日皆携手,何由遇此辰。
带月出寒浦,残星浸水濆。
帆开风色正,舟急浪花分。
雾气横江白,鸡声隔岸闻。
天晴建业近,锺岫起孤云。
城西值初夏,门巷绿阴交。吴蚕始登箔,越燕已营巢。
来往索诗句,顿忘推与敲。路逢林下笋,明旦具行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