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秋发佳兴,著屐穷翠微。鸟度黄叶涧,猿啼白云扉。
野寺隐孤磬,遥峰当夕晖。浮云淡空宇,石濑清心机。
缅怀苏门啸,愿拂林中衣。长歌望薜萝,思与尘世违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昔慕骚人赋远游,放懹蜀栈楚山秋。
橘中尚可著四老,海外谁云无九州?薄酒时须浇舌本,闲愁莫遣上眉头。
幅巾短褐吾羞便,实厌衣冠裹沐猴。
君勿爱清凉,清凉如火如沸汤。君勿恶炎热,炎热如冰如积雪。
勿爱亦可恶,未是逍遥处。君不见海会山前一条路,一车来,一车去,今古转辕何日住。
落花时节雨初晴,黄莺枝上分明语。
喜鹊檐楹,流莺庭院,暗湿罗衿玉露。早洗云軿,洒丝丝甜雨。
碧梧外、掩映婺蟾一棱,月姊何曾偷妒。笑看天孙,弄鸳鸯双杼。
倚垂虹、稳试凌波步。好刍尼、忍把佳期误。一霎两点星萍,又金风吹聚。
叹人间、碧海成桑土。偏银汉、万古长如故。剩小花、碧到牵牛,把相思低诉。
汤公多外友,洛社自相依。远客还登会,秋怀欲忘归。
惊风林果少,骤雨砌虫稀。更过三张价,东游愧陆机。
西风微雨对空堂,门柳萧萧叶尽黄。江海亲朋零落尽,寂寥灯下傍凄凉。
腊雪初晴共举杯,便期携手上春台。高情唯怕酒不满,长逝可悲花正开。
晓奠莺啼残漏在,风帏燕觅旧巢来。杜陵芳草年年绿,醉魄吟魂无复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