泮林才子多爱山,吏书共往青萝间。洙泗河汾恣探历,天根月窟穷跻攀。
振茏玉树分岚岭,一室寥寥是心境。龙吟绝涧静琴声,雁落曾标慧灯影。
石林精舍梵钟微,垂萝叶暗桐阴稀。负薪扣角非同调,解听书声忘却归。
有时散帙烟霞表,澹澹长空际飞鸟。江心潮没一峰浮,石首云间众山小。
青幔红桥酒瓮香,江蓠初绿棹歌长。相逢白发非春事,忆昔金门是夕郎。
倾壶采秀多狂趣,世人那得知其故。赤霄麟凤伫翱翔,莫忘山阴读书处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风俗连巴楚,封疆接播溱。
慢绿迟红静不争,小梯斜倚上空明。
日筛竹影花奴睡,人度禾场吠犬惊。
散帙未甘书效晚,携筇独喜病骸轻。
排芳穿密多幽处,后日相期子细行。
师今游醉李,自刺钓船篙。地说三吴胜,人夸二陆豪。
草黄工女绩,波白课丁熬。近海寒应早,霜毛怯剃刀。
杨柳路尽处,芙蓉湖上头。虽同锦步障,独映钿箜篌。
鸳鸯可羡头俱白,飞去飞来烟雨秋。
千载惟公在,人间男子奇。君臣共生死,天地失华夷。
青史犹堪泣,黄冠重所思。秖怜易降者,不洒李陵悲。
客来何处酌,林竹霭纷纷。尽日无人见,有时啼鸟闻。
厨遥穿绿雪,叶乱扫红裙。醉后诗竿字,萧萧插暮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