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亩谁同荷篑心,一瓢聊隐在山阴。晚来醉倒柴桑酒,不省门前春水深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渔舟簇簇。西塞山前宿。流水落红香远,春江涨、葡萄绿。蕲竹。奏新曲。惊回幽梦独。却把渔竿远去,骑鲸背、钓璜玉。
道心无坏变无成,只怕微云点太清。
重坎之亨人不识,一轮素月本来明。
疏竹摇秋雨,苍松凝晚烟。王孙归未得,谁复效春妍。
闻道河阳近乘胜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苍花不晓神灵意,扶颠始知筹策良。
殊锡曾为大司马,老儒不用尚书郎。朝廷衮职谁争补,正想氤氲满眼香。
阒寂一蓬门,经时独晤言。物情原不竞,吾道故常尊。
养性惟栽树,谋生或灌园。偶来从所好,不是学逃喧。
夷师本学外,仍善唐文字。吾人本尚舍,何况夷臣事。
所以不学者,反为夷臣戏。所以尸禄人,反为夷臣忌。
吁嗟华风衰,何尝不由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