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寐登九疑,遥遥见湘君。文螭与赤豹,飒沓何纷纷。
掩瑟泣幽怨,行招虞帝魂。青枫洞庭气,白雨潇湘昏。
銮舆覆华盖,招摇烂垂云。我见未及跪,六龙忽飞奔。
欲陈腹中事,哽咽不得言。觉来北窗曙,月落啼清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岸边渐长陶潜菊,渚畔初生柳恽蘋。自学操舟狎清泚,从今休笑往来频。
纱窗临水水盈盈,吴语烟中渐次生。最是楼头残梦觉,等闲犹作故乡听。
问心何可耕,其地方寸耳。何足展东作,所劐当何似。
我试忖度之,固非沮溺比。曾莫事于铁,秉兹灵虚耜。
搰搰驾仁义,役役辟诗礼。多让岂失段,不舍亦犹仕。
积久验其成,孝悌是穈芑。象贤各颖秀,无复有糠秕。
生生世所业,子孙孙而子。奢哉让田者,所得安敢拟。
东望长淮接济流,舳舻转饷亘神州。才猷君过祭征虏,意气吾怜马少游。
画幕天回千里色,牙旗风飐九河秋。中原但遣貔貅静,莫问将军老不侯。
农夫终岁未得闲,十亩为田一亩圃。有妇馌饷并采蔬,儿啼抱向田头哺。
哺儿儿长代汝劳,瞬息只如朝与暮。
一不守,二不向,上下四维无等量。大洋海里泛铁船,须弥顶上翻鲸浪。
临济缩却舌头,德山阁却拄杖。千古万古独巍巍,留与人间作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