鹫岭积蒙茸,连山翠几重。险疑金粟洞,高讶玉华峰。
溪迥云藏屋,林深雨翳钟。客帆秋外小,仙佩鸟边逢。
梦绕三花树,歌残五粒松。考槃多在涧,惆怅独迷踪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惭非青玉制,故以赠仙郎。希冀留书閤,提携在笔床。讵能辉绣服,安得似芸香。所报何珍重,清明胜夜光。
水色连山青欲流,渔人终日掉轻舟。一条古路分吴越,直到钱塘江岸头。
石流者,何汤汤。使者来,自扶桑。赤日所起,烂烂铄金而沃焦地。
不爱宝石来献膏,汎恒沙,攀悬度。奉明主,饵之与天齐数。
筚屋午烟劳远饷,钓船春雨忆高吟。寻梅径断怜无笛,问竹床空壁有琴。
凄断白门羁枕梦,尚随梁月过枫林。
交不缘诗有密疏,诗能宣与此心初。
但从礼义中游戏,便是趋庭孔伯鱼。
中原人物老书生,塞破乾坤万古名。俗子不知碑尚在,一朝南渡愧荒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