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盖纷纷多宦游,怜君生事寄沧洲。半池草梦飞残雨,一片荷衣挂远秋。
卷幔云山天外小,近人鱼鸟镜中幽。遥知霜露松门夕,秋气寒泉兴未休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青林白石三溪口,斑笋黄梅四月头。
正好清游谁懒得,幸无公事且归休。
山深岩高石壁青,白日忽变天晦冥。黑风驱云走不停,惊电疾雨来如倾。
山前雨点大如手,山下水涌危槎横。崩崖古树老有灵,吼怒直与风云争。
枝披叶偃斗不怯,万窍却欲藏雷霆。鞭驴疾驱者谁子,石路崄涩驴凌兢。
目迷心慑愈不及,来憩树下如寒蝇。苍茫直与鬼神接,恍惚不保龙蛇惊。
平居此乐忽入眼,孙家古图才可辨。奈何一幅一尺馀,欲夺天地之奇变。
我心爱之良有以,昔苦山行亲遇此。一生两足不下堂,输尔朱家贵公子。
石室殷忧能几时,五湖千载诵鸱夷。要从失意催回首,早向扁舟订夙期。
山有香炉水有瓶,斋无尘榻阁无铃。
胡床尘拂枯藜杖,门对江山日夜扃。
年年时节菊初开,满插花枝倒酒杯。
今日秋风欺病客,惟将白发上头来。
散发乘风怯病身,出门途路触黄尘。每愁入夏妨高兴,不似青春解著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