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盖纷纷多宦游,怜君生事寄沧洲。半池草梦飞残雨,一片荷衣挂远秋。
卷幔云山天外小,近人鱼鸟镜中幽。遥知霜露松门夕,秋气寒泉兴未休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先生尝已佩真形,绀发朱颜骨气清。道秘未传鸿宝术,院深时听步虚声。辽东几度悲城郭,吴市终应变姓名。三十六天皆有籍,他年何处问归程。
岁岁年年愁雪下,年年岁岁望云飞。风吹寸草心俱碎,手把残编腹又饥。
朋好几人予最老,乡关万里日还晖。梦中频见应频问,果是人归是梦归。
邺架遗书足揣摩,未经卒读愧良多。悔前不学已无及,业不精兮可奈何。
宝地邻丹掖,香台瞰碧云。河山天外出,城阙树中分。
睿藻兰英秀,仙杯菊蕊薰。愿将今日乐,长奉圣明君。
喷岚堆黛塞寒碧,窗前古雪如白石。
临岐约我来不来,若来须拨红霞觅。
红豆树间滴红雨,恋师不得依师住。
世情世界愁杀人,锦绣谷中归舍去。
紫阳名洞传先宋,胜日招邀帝史同。瑞石秋阴长隐雾,真仙蜕化久乘风。
心伤妙丽窥能遍,迹入幽奇访不穷。最是湖山称佳兴,烟萝斜日绕花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