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羁人百忧集,烦乱不能理。观空息群妄,淡泊对流水。
檐端噪乾鹊,何事聒吾耳?南国贤书来,邮骑持片纸。
解额六十三,有汝名在里。大江亘南北,锁闱万余士。
高才动沦落,老至常拊髀。流年烁筋骨,饮恨积块垒。
汝年弱冠馀,腹未饱经史。不遇何足叹,得之亦偶尔。
忆汝周岁时,呱呱而索乳。汝母躬抚育,一夜常数起。
抱置大母前,呼名辄唯唯。姑妇相视笑,吾宗有孙子。
安得若长成,读书取青紫。斯言宛昨日,逝者已如彼。
伤哉泉下人,不及亲见此。吾衰久于役,蹙蹙靡所止。
膝下无他儿,举目惟在汝。幸汝名稍成,使我心窃喜。
会须览皇都,贻书趣行李。
愁忧无端来,有巧不容措。平生兔三窟,挂网不知惧。
君子事明哲,为善天下妒。俯仰无愧怍,于以理世务。
祸罹忽然至,不幸我岂恶。所以终百年,任运恒优裕。
哀哉古屈子,死岂忠贞误。委质复洁身,谗口焉得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