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林富猿鹿,下有静者庐。四壁无长物,一瓢常晏如。
青萝覆虚牖,落叶纷前除。初疑许由室,终类颜子居。
饭糗常自乐,饮泉非愿馀。双涧时浣衣,七岩閒著书。
何须洗双耳,始与尘事疏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借得山房住,清溪带晚林。
云应随鹤宿,诗亦对僧吟。
杯滑知能隽,窗深苦易阴。
剧知归思浩,吾亦识琴心。
山色空濛雨点微,醉中不觉湿蓑衣。何妨乞与丹青本,一棹横冲翠霭归。
玉笼薰绣裳,著罢眠洞房。不能春风里,吹却兰麝香。
七级峰高怅莫登,老来祇为力难胜。溪深鹳鹤飞来近,木杪猿猱唤得应。
疏凿神功开历劫,流传佛说妙三乘。近来学得长生诀,欲采松花和蜜蒸。
君居禁署应思我,我在山城更忆君。药裹自煎岩下水,缄书谁寄陇头云。
归鸿影落当空见,警鹤声高半夜闻。长恨兹游不同赏,一年春色又平分。
往事都如梦,流年只断魂。
不堪春尽日,细雨欲黄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