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毫闲染处,隐见雪花飞。万壑飘琼树,千峰掩翠微。
灞桥吟影度,剡曲棹舟归。因忆阳春调,而今和者稀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钟山咫尺被云埋,何况南楼与北斋。昨夜月明江上梦,逆随潮水到秦淮。
轻烟终日锁楼台,细雨丝丝半湿苔。
杜宇一声青嶂外,溪流时送落花来。
亭亭婉昵蕙兰花,毡帐承恩莫谩誇。严诏忽颁俾骨醉,铁牌前跪犹鞭挝。
赏雪尝新酒,忘形孰主宾。心交非市道,情洽见天真。
民俗犹趋薄,儒风未返淳。一尊应暂适,终合乞閒身。
四海朋俦一子由,豪吟风雨凤城秋。文章漫诩蓬池鲙,身世原殊阁道牛。
徐邈百杯频中圣,杜陵万卷傲封侯。骑鲸一去凭谁问,萧飒商飙白雪楼。
宓书疑或掣,庄化欲何为。曲枕看云过,高叉叹日移。
拜稽应有待,舞蹈莫相欺。聊以攀幽意,权当袖手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