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既和,年既丰,乐莫乐如牛上翁。短衣半湿杨柳露,长笛吹老棠梨风。
君不见苦竹岗头淇塾水,鹧鸪相呼作人语。马上郎官攒两眉,海北天南路何许。
翁家有粟牛有莎,世人造物如翁何。牛饱归来浩浩歌,江上儿孙雨一蓑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六军难解驿门围,此日回头事事非。千炬摇红成底用,腥魂夜逐月明归。
遥岑不娱人,苍莽颇愁绝。
东南有断梁,水寒不可涉。
西关不欲往,旦暮畏喋亵。
归来坐北堂,悠然理书策。
之人阿堵中,虽死情不隔。
周公徂东山,仲尼陈蔡厄。
大儒且不遇,小子何足责。
时命姑置之,何为常促迫。
忠州州里今日花,庐山山头去时树。已怜根损斩新栽,
还喜花开依旧数。赤玉何人少琴轸,红缬谁家合罗袴.
但知烂熳恣情开,莫怕南宾桃李妒。
联骑载旌㫋,移营乱垄田。人行风露下,月转斗牛边。
涉涧泥沾袂,穿林草没鞯。数家茅屋小,彷佛见炊烟。
宫树行行密覆墙,雨馀沙净碧云凉。锦衣花帽金鞍马,綵仗红旗夹道光。
一岁一生朝,一番老相。无欲无营亦无望。看经写字,且做闲中气象。闭门人阒静,心清旷。骨肉团栾,一杯相向。野蔌家肴竞来饷。真情直话,不用逢迎俯仰。从他人笑道,不时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