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既和,年既丰,乐莫乐如牛上翁。短衣半湿杨柳露,长笛吹老棠梨风。
君不见苦竹岗头淇塾水,鹧鸪相呼作人语。马上郎官攒两眉,海北天南路何许。
翁家有粟牛有莎,世人造物如翁何。牛饱归来浩浩歌,江上儿孙雨一蓑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大道若康庄,斯人骋逸足。身与世无营,心于事若辱。
踪迹何萧疏,形神落以穆。寄情天畔云,晞发山岩谷。
石床有素书,烂柯变棋局。时或放声歌,长风振庭木。
尝闻千古人,被褐而怀玉。此翁岂其俦,耿耿怀芳躅。
浅白轻红笑倚门,何须雪夜忆前村。韶光定入诗人句,胜事难逢俗子言。
风振绣衣须命驾,云随皂盖欲窥园。人生易老愁春老,问柳寻花故事存。
前日扬州去,酒熟美蟹蜊。秋风淮阴来,沙暖拾蚌蛳。
不言尔贫富,只系其鄙夷。汉重二千石,后世何忽之。
妆楼初下自倾成,冉冉香生绣户清。
厌说广陵春色暮,胭脂和泪雨中倾。
草青云碧接孱颜,一径深林记共攀。步屧只如前两岁,停舟仍在上三山。
岩空松响舍风急,春尽花枝著雨殷。寄语闭门千帙畔,梦魂曾否到江关。
及歌酒其下,今荒矣。园乃欧公记、君谟书,古今称二绝。犹忆其词云:高甍巨桷,水光日影,动摇而下上,其宽间深靓,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,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。嘉时令节,州人士女,啸歌而管弦,此前日之晦冥风雨、_鼯鸟兽之嗥音也。令人慨然。
澹然绝色。记故园月下,吹残龙笛。怅望楚云,日日归心大刀折。犹怕冰条冷蕊,轻点污、丹青凡笔。可怪底,屈子离骚,兰蕙独前席。
院宇,深更寂。正目断古邗,暮霭凝积。何郎旧梦,四十余年尚能忆。须索梅兄一笑,但矫首、层霄空碧。春在手、人在远,倩谁寄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