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家大堤曲,几见大堤春。开门对三峰,宛若平生亲。
别来沧海东,倍忆三峰好。眼前不见同心人,梦飞只在三峰道。
早晚归来大堤曲,三峰垆头酒应熟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许椽全家道气浓,芸香三代继清风。回看屈宋由年辈,更共刘卢族望通。
子夜休歌团扇掩,分曹射覆腊灯红。浮杯小摘开云母,倚坐欹眠日已中。
香冰储玉翠,剔透见初心。火活宜烹雪,风清可漱琴。
梅窗凭卓立,云片任浮沈。旦夕濯吾臆,寒尘无复侵。
寺古僧残丈室空,我来试问老禅翁。
直松曲棘都休道,庭下山茶为甚红。
毛锥老去未轻投,革带罗囊特命收。
准拟西胡持酒处,偕翁濡首破诗愁。
独坐理瑶琴,空鸣太始音。出城寻故识,策马度荒林。
霭霭檐前日,嘤嘤窗外禽。相思不相见,归路感何深。
拜舞今朝乐有馀,农耕堪试卜牛初。君王已自除珰虎,不比徒闻宽大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