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中见缁锡,相问始知名。对坐松声晚,澄心涧影清。
谈空归妙法,说有愧劳生。月出从分别,惟闻山鸟鸣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鸂鶒借毛衣,喧呼鹰隼稀。云披菱藻地,任汝作群飞。
卜筑成佳致,幽栖乐圣时。
何如谢公墅,略似习家池。
地暖梅开早,天寒酒熟迟。
催租人去后,续得夜来诗。
垒石为桥数百春,恍疑乌鹊驾河津。尘中车马经行古,舆上规模制作新。
得意共称题柱客,怜才谁识授书人。清宵惟有桓伊笛,三弄梅花月下频。
日暖中原寒气消,平川远水似通潮。营巢野鸟成新垒,芟草春农护嫩苗。
山色破云林外见,花香带露马前飘。一杯浊酒荒村里,回首关山千里遥。
晓夕青山近远从,翠微西日渐斜封。云迷不辨秋深浅,雨过初看月淡浓。
万壑泉声归去水,千林烟霭散前峰。灭明颇见真空色,独许劳人息意逢。
玉堂公子银钩字,花县郎官水墨图。老干吟秋声迭和,寒梢写月影相扶。
律筒待剪箫韶管,使节容分英簜符。为问子猷吟啸处,种梅肯著水曹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