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桑东海际,望望水云深。晓月都门别,秋风别使心。
鱼龙惊汉节,獠蜑贡南琛。且复勤王去,归朝早赐金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简点征衫,秋风里,老了几多行客。江头鸿雁起,听一声哀怨,蓼花都白。
香冷衾丝,梦萦衫带,粘得柔肠窄窄。愁魂无可寄,觅醉乡深处,暂寻家宅。
奈消恨无方,删情不尽,最难安拍。
前时明月色。单一味、惨淡和萧瑟。偏又向、枕函偷觑,屋角轻移,等闲间、伤人心魄。
别绪嗟匆迫,欢娱事、杳然如隔。料伊处、情难劈。更阑月转,陡地风惊帘额。
夜情怎生捉搦。
春雨忽成霖,春山不可寻。稍孤登陟兴,翻惬卧游心。
香涧停呦鹿,新波带浴禽。看君幽事足,为我弹鸣琴。
谷雨连朝没麦场,官粮未入长官忙。阶庭有雨青鞋闹,牢户无人白日长。
玉洞烟霞古,珠林辇路遥。泉香悬菊瀑,竹响度松飙。
叠嶂分苍岛,危楼瞰紫霄。芳樽携就草,清梵听疑潮。
吊古尘踪杳,观空世虑消。由来希习静,心境自寥寥。
千万年之人,千万年之事。
千万年之情,千万年之理。
惟学之所能,坐而烂观尔。
临水时自照,照我须与眉。须眉何所似,恰似纯白丝。
从兹一白后,宁有再黑时。譬如花落地,不复还故枝。
殷勤语须眉,听我自解诗。幼小痴读书,既壮多忧思。
自苦有冰檗,自润无膏脂。劳生到今日,汝白将何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