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归南苑曙,孤思倦登楼。野树青残雨,江云白远洲。
鸟啼惊物换,草绿伴人愁。独有龙泉剑,光芒射斗牛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亭尤逢夜竹,不识自知音。
朦胧望明月,终得拂青尘。
芋火房阴处,翛然类懒残。雨欺梅影瘦,风助竹声寒。
拥袂衣全薄,哦诗字欲安。儿童疑有雪,频起穴窗看。
摹杜师韩我未能,独将词笔傲金陵。一从赋罢南楼令,兀兀台城不再登。
青田有客季札孙,风姿玉树涵春云。少年不独能解武,老大尤喜能攻文。
文武学成人共爱,一朝荐入天府内。拜官喜列执金吾,淂禄养亲亲不逮。
朝回几度忆故乡,松楸目断云茫茫。蓼莪掩卷情哽咽,慈乌啼月声凄凉。
每感风木情不已,移淂家山画图里。常时披阅
是谁错料春光黠,费几许、东皇周折。昨始绣完半丝儿,觉暖红、上双颊。
雏暄嫩煦增妍悦,似乍嫁、新娘生怯。小糁树边一些春,已渐滑、小禽舌。
海山迢递信音稀,静对斜阳独倚扉。
回首八千余里路,觉今二十一年非。
白云流水聊相伴,绛阙清都未得归。
昨夜乐丘残梦觉,窗前明月照鹑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