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借问僧窗梅几梢,从来只合谷芽焦。孤芳未辨切磋玉,细萼深藏繁衍椒。
宣仲韵高春破点,补之豪迈气抽条。散花室里何人到,知见香中使意消。
横轴更怜松竹映,卧游殊觉水天摇。何郎东阁无多树,逋叟西湖旧六桥。
白石歌残徒自笑,彝斋去后更谁聊。蜂须作蕊容微吐,铁线成圈岂强描。
昨夜前村吟悄悄,长年一笛怨潇潇。底须参透闲庵法,开落不知昏复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