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斋一到人非旧,诗板重寻墨尚新。
高璩(qú)(?-865年),字莹之,唐朝官员,唐懿宗年间曾短暂任宰相,为期两个月。高璩是北齐皇族后裔,先祖高士廉在唐太宗朝拜相,尽管高家并未因此而显贵,但高璩的伯父高少逸和父亲高元裕都成为朝廷名臣。唐宣宗之子唐懿宗继位后,高璩任东川节度使,不久又被召回长安任兵部侍郎,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于是成为宰相。两个月后他就去世了,并得到追谥。但因为高璩生前和不良人士来往频繁,在太常博士曹邺坚持下,他得了一个“剌”的恶谥。
移住还瀛洲。天槎去莫留。数归期、已过中秋。上界群仙官府足,云不碍,水长流。酒令与诗筹。依然记旧游。倚斜阳、分付羁愁。应与鳌峰人共语,还不减,去年不。
河汉东西阴,清光此夜出。入帐华珠被,斜筵照宝瑟。
霜惨庭上兰,风鸣檐下橘。独见伤心者,孤灯坐幽室。
举足没泥泞,市道无行车。兰桂贱朽腐,柴粟贵明珠。
凉惬。雨珠风叶。香靥。碧绡衣。并栖鸂鶒各偷眼。惊散。
又双飞。
独跨开元顶,乾坤混一家。连梵钟钹应,列贩市廛斜。
潮涨桥通楫,云归堞隐笳。圆山看咫尺,谁为问琵琶。
红绽梅肥,绿垂笋折,风光处处关情。懊恨此身无定,泛梗飘萍。
悔别溪山随马足,惭窥鬓影伴啼莺。关河远,春树暮云,时时摇乱心旌。
堪惊。茅店月,青山路,多少霜迹鸡声。不信神州赤县,尽是愁城。
梦中常作还乡客,醒时仍逐众人行。须知道,负却赏心乐事,急问归程。